中國新船型研發時不我待
2011-09-14 08:20:31 來源:船舶經濟貿易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



近年來,國際市場對石油、天然氣等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,與此同時,全球尤其是歐洲各國在環保方面的要求日趨嚴格,各種規范頻頻出臺,導致國際船舶市場對海工船及油氣鉆井平臺(船型 船廠 買賣)等海工裝備的需求量與日俱增,同時使各種“綠色”船型備受青睞。而韓國造船界近幾年一直堅持高技術、高附加值船型戰略,根據上述市場需求提前安排船型開發,且幾乎對所有船型進行了優化和創新,以滿足各種海事新規。這樣的戰略正是韓國今年得以在新造船市場上“攻城掠地”的主要原因。
與韓國相比,日本造船界在高技術船舶研發上走的更遠,主要船企近兩年將目光聚焦于概念船型的預研,其中三菱重工(船機庫 位置)研發出采用其新型蒸汽渦輪發動機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的LNG船、采用空氣潤滑等環保技術的集裝箱船 “MALS-14000CS”;商船三井研發出采用新能源的“ISHIN-I”汽車運輸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、“ISHIN-II”渡船、“ISHIN-III”鐵礦石運輸船;大島造船與DNV聯合開發的“ECO-Ship 2020”項目,已推出環保型敞艙口散貨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設計方案;石川島播磨聯合海事開發了低環境負荷型的13000TEU集裝箱船“eFuture 13000C”,以及同系列的豪華游船(船型 船廠 買賣)“eFuture 310T”、散貨船“eFuture 56B”。業內專家分析,經過這一輪新技術研發,日本造船界很有可能再次發力,在新造船市場奪回一定份額。
通過對比日韓可以發現,在此次船舶市場需求結構調整的過程中,中國造船界顯然沒有很好地應對,不少船企忙于當前的生產任務,在新船型尤其是高附加值、環保船型研發方面力度不足,進而影響了新訂單的承接。要改變這一現狀,中國造船界必須盡快行動起來,一方面做好現有船型的升級工作,在提升效率、節能減排方面大力開展研發,進一步鞏固中國在三大主流船型市場的地位;另一方面應形成合力,使骨干船企、科研院所等單位在高端船型研發領域不斷實現突破,搶占市場制高點。不僅如此,隨著船舶市場需求結構的變化,船配市場也將隨之發生改變,未來船東對節能高效的新型動力系統及壓載水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處理系統、高端鋼材、涂料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等配套產品的需求將會不斷增加。為此,我國船舶配套行業也須有所作為,在盡快提高我國配套設備裝船率的基礎上,開展高技術、高附加值產品研發,為做強中國船舶工業夯實基礎。
標簽: 新船型